
在 HOJO 的普洱系列中,唐家古树生茶是我们一直非常珍视的经典之一。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格外的心思与时间,用精准的工艺来完成。今年,我们特别以散茶形式推出,让大家能够完整体验到新茶独有的魅力。
在制作这款茶时,我们最重视的是“平衡”——入口顺滑,伴随着淡雅的果香与花香,适中的醇厚度,茶汤顺口、容易饮用。
云南临沧永德的高山古茶园
唐家茶园位于云南临沧永德县,海拔约 2000–2100 米。茶园由唐先生一家世代经营,园中分布着数百年的古茶树,完全自然地生长,不使用农药和化肥。
在临沧,要找到如此大规模、仍然保持自然方式种植的古茶园极为罕见。
通常,古树茶园一旦走红,价格上涨,茶农往往会通过施肥来提高产量。
然而,唐家却完全不同。
凭借高海拔、偏远山地的地理条件,以及丰富而庞大的古树数量,他们一直坚持传统的自然栽培方式,直到今天依然延续着这份珍贵的纯粹。
傍晚时分的茶园风景
超越单株古树茶价值的唐家古树生茶
散茶形态的唐家古树生茶,入口顺滑,余韵悠长,带有深沉而持久的回甘。
整座茶园全部由古茶树组成。若是将这些古树逐一采摘、单株制作,每一棵树都能卖出相当高的价格。
然而,由于唐家茶园里古茶树数量极为庞大,根本无法一棵一棵地单独采制,因此只能以混采方式来加工。
但即便如此,这些原料本身都来自在其他茶区会被视为“珍稀单株茶”的古树,所以唐家古树生茶拥有与单株茶同等水平的余韵和厚度。
我多次到云南时,朋友们常常拿出不同地区的单株茶来分享。但比较之下,唐家的茶往往更胜一筹,特别是在余韵的绵长与喉韵的深度上,更为突出。
虽然唐家古树生茶具备单株茶的特质,它真正的价值,在于饮茶的人是否能敏锐体会到那股悠长的余韵。
这与喝茶的资历或对中国茶的知识多少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个人味觉的敏锐度。
对于能感受余韵的人来说,唐家普洱生茶无疑是一款物超所值的好茶。
当人们提起普洱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越陈越香”。但其实,新鲜制作出来的普洱散茶,带有柔和的花香,入口顺滑温润,第一次喝的人,常会被它的滋味所打动。
它的制作工序与绿茶相似:萎凋、杀青、揉捻、干燥。
不同之处在于细节——普洱生茶萎凋时间更长,杀青温度更低,并且采用阳光晒干,而不是机器烘干。正是这些工序的差别,赋予了普洱生茶不同于绿茶的独特个性。
事实上,在云南从事制茶工作的茶人,包括我在内,最喜欢喝的就是这种新鲜的普洱散茶。它清润顺口,任何时候都能喝上一杯——无论早晨还是傍晚,都让人感到舒心愉快。
而紧压成饼的普洱,则需要多一道工序:先将散茶以蒸汽软化,再压制成饼,之后静置晾干约一个星期。这个过程中,散茶原有的清新花香会逐渐沉淀下来。
普洱茶饼的本意是利于后期的陈化,通常要经过两三年,才会逐渐展现出它的风味与特质。
然而在现实中,想要在云南以外的地方品尝到这种“刚制成”的普洱散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受温度变化与氧化影响,它的鲜爽滋味往往会流失。
新制普洱的独特风味,在运输途中往往会流失
当茶叶以海运方式运输时,货柜内部的温度会变得非常高。曾经我在货柜里放置过一个数码温度记录仪来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显示温度最高可达 55°C。
乍看之下,55°C 似乎并不算太高,但当茶叶在整个航程中天天暴露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普洱生茶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它不再保持那股清新的花果香特色,反而会变得有点像经过高温炒制过的绿茶,从而失去了新制普洱原有的迷人风味。
空运也有其自身的问题。
在空运过程中,货舱的温度会降到 0°C 以下,等到茶叶抵达时,茶叶表面往往已经形成冷凝水。短短几天内,这就会引起茶叶的氧化,不仅让苦涩感增强,还会使香气与顺滑度下降。
因此,无论是海运还是空运,要想在海外喝到和云南一样新鲜的普洱生茶,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例外,就是以随身行李的方式少量携带回来。
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我们反复尝试了不同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方法。在原产地引入合适的设备与包装材料后,我们终于研发出一套能保持普洱茶鲜度的运输方案。这样一来,本地的茶友也能品尝到刚制成的生普洱独有的魅力 —— 一种忠于原产地风味的真实茶风味。